未来,住房也将拥有“养老金”。8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22个城市目前正开展试点。
其中,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已经建立,试点重点是政府将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提出背景
据住建部披露,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进入了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后期。预计到2040年前后,将有近80%的房屋成为“老小区”。这些房屋普遍存在墙体结构安全隐患、屋面渗漏、外墙脱落、设施设备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体验。
为改善这一情况,国务院印发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自部署实施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这些改造多集中于基础设施的更新,对房屋本体的维修和养护仍有待加强。
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探索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进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因素之一。传统的资金来源多依赖政府投入或社会资本,但这种模式难以持续满足大规模、长期性的维修需求。为此,住建部正在抓紧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以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的资金难题。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核心在于为房屋体检、维修、保险提供资金保障。通过设立专门的账户,将公共维修基金、土地出让金、财政奖补等多种资金来源纳入其中,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同时,鼓励商业性房屋养老金的发展,引入专业投资机构提升资金收益率,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房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结余超过1万亿元,但使用率不均,大量资金尚未有效利用。中指院分析师提出,资金来源可能包括业主缴存、财政补贴、维修资金增值收益等。宁波已提供样本,通过财政补贴支持老旧小区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补交。
房屋养老金制度对物业行业的影响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的资金问题,还为物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业内有观点认为,这三项制度的建立将有望推动绝大多数老旧小区实现可持续的物业管理,同时住宅物业管理也有望形成新的业务模型和盈利模式。
物业企业可以更多转向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参与到房屋建设、维修、改造、保险等过程中。通过提供专业的服务和管理,物业企业不仅能够提升小区的居住品质,还能够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成功案例与启示
北京劲松街道与民营企业愿景集团的合作模式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企业以投资参与改造,获得小区内改造空间的长期运营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武汉,江汉区政府与万物云旗下的“万物云城”探索了另一种综合治理模式,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打包管理多个老旧小区,有效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管理水平。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助于解决老旧小区的资金难题,还能够推动物业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未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落地,更多老旧小区将迎来新生,居民也将享受到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