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0日晚间发布消息,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在一个月时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前央行曾分别于1月、2月和5月三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又于11月10日宣布自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于11月19日宣布自29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意在进一步加强当前流动性调控,控制银行信贷投放和管理通胀预期。
如果不考虑此前针对部分银行的差别上调,此次上调之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8.5%的历史高位。此前最高点出现在2008年6月存款准备金率为17.5%。
政策分析观点一
准备金率仍有继续上调空间 近期加息可能性有所减小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近两个月我国银行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势过猛,已超出了管理层的预期。央行于10日稍早公布的数据显示,前11月我国新增贷款达7.44万亿元,距离年初设定的7.5万亿元全年信贷增长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海关总署同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1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高于预期,贸易顺差亦处高位,为当期外汇占款和货币投放的大量增加埋下隐患。
粗略估算,此次上调后,可回笼银行体系流动性3500亿元左右。
“加息对调控市场流动性不具有明显效果,只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才是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
“在国内信贷需求旺盛、境外资本流入压力较大,同时公开市场回笼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预计明年底之前准备金率还有可能上调3-4次。考虑到目前部分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超过75%,未来再次差别性调整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说。
今年以来,央行持续运用公开市场净回笼操作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种手段,不断对冲银行体系的部分流动性。但由于当前一二级央票市场收益率倒挂情况比较严重,央票发行量持续在低位徘徊,公开市场操作已日益无法承担央行回笼流动性的重任。
“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相比,加息有一定弊端,如有可能导致实体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导致国际间利差进一步扩大带来国际热钱的涌入。”郭田勇认为,上调准备金率后,近期加息可能性会有所减小。
观点二
加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仍较大
有专家认为,仅仅依靠存款准备金率仍然不足以对流动性局面造成根本性的改变。“M2增速从10月份的19.3%反弹至11月份的19.5%,货币回笼压力巨大。相对于72万多亿元的本外币存款来看,3500亿元的回笼量不足以对流动性造成根本性的变化。”
专家认为,预测央行是否会继续加息取决于公布的CPI指数,如果高出4.8%的话,年内有继续加息的可能,如果CPI只有4.5%,可能就不会加了。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不排除央行出台更严厉的货币政策工具,加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仍然较大。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大流动性的回笼力度,另一方面也彰显监管层抑制通胀的决心。